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直字第172期民國99(2010)年06月

臺北直字第172期民國99(2010)年06月

  • 封面
    • 吳昭明撰文/唐壽南繪圖設計 大安森林公園
    • 頁: 卷首
    • 摘要: 
    • 關鍵字: 封面
  • 圖片
    • 釋志圓 釋志圓/臺北市文獻會典藏臺灣早期字畫選輯
    • 頁: 卷首
    • 摘要: 釋志圓,字海南佛子,清末民初人,生卒年不詳,原籍湖南,幼喪父母,七歲在南海受戒出家,從師雲遊天下。清光緒末來台,未幾去。民國八年再至,曾駐基隆靈泉、萬華龍山、五股西雲以及彰化寶藏諸寺,後返普陀。能詩善畫,與連橫、王少濤、趙一山、洪以南等人交遊。連橫《劍花室詩集》即收錄(次韻和志圓法師)、(送志圓法師歸南海)詩作。 此畫作於1924年。畫中左下朝右上生長,呈倒鉤圓弧造型的梅枝,僅以水墨平塗,毫無皴法,圈畫花瓣的輪廓線條相當隨性,別具素人樸拙之風,亦見「借問孤山林處士,但掉頭,笑指梅花蕊」的清高。
    • 關鍵字: 書情畫意
  • 圖片
    • 王席聘 花卉屏/臺北市文獻會典藏臺灣早期字畫選輯
    • 頁: 卷首
    • 摘要: 此四屏梅蘭竹菊的畫屏,畫家有意以兩兩相對的構圖安排為之。例如,梅幹向左傾斜與蘭石向右倚靠即自成一方天地,同樣的構圖安排,也可見於竹菊兩屏之中。梅圖中,畫家刻意以直線表現出梅幹的挺拔,接著再以平行的梅枝,營造出一種古拙的趣味。而以短圓弧線所勾畫出的梅花及濃墨苔點,亦為此作增添幾許的生機。 此作的筆法表現,也可見出畫家經營的用心。蘭花細勁延伸的線條與奇石短拙的筆觸,形成細與粗、秀與奇的有趣對比。 此作畫兩修竹自石叢中挺立而出。從枝態的描繪可知,畫家選擇表現的時刻,正是竹枝迎風而立之時。以風竹姿態描繪的畫作,與此作較接近的,有現藏於上海博物館李膺的《風竹圖》,然與李氏該作不同的是,王席聘此處對於受風竹葉的表現,不若李氏以勁利的線條強調風勢的狂大。此作中,竹葉仍維持柔潤的形象,而僅由竹枝的傾斜,暗示出受風吹拂的情景。 此作畫一石立於畫心,其旁則為菊花叢蜿蜒而生,菊花或兩兩相望、或含苞待放。畫家於款識中提及「畫法宋人墨本」或許是以菊花斜欹之姿態,表現出宛若宋人折技花卉的意境。(邱琳婷)
    • 關鍵字: 書情畫意
  • 圖片
    • 謝慶宗 臺北市民歌譜
    • 頁: 卷首
    • 摘要: 久違了「臺北市民歌」! 一段追尋市民歌的故事和歷史記憶,看作者屘屘道來,特別動人。 圖為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保存光復後「臺北市民歌」原件,係由老松國小退休教師謝慶宗先生捐贈,格外珍惜。
    • 關鍵字: 書情畫意
  • 口述歷史
    • 文獻會 建市90週年座談會
    • 頁: 1-42
    • 摘要:
    • 關鍵字: 臺北市史
  • 研究專文
    • 洪健榮 清季淡水開港後西教傳佈與傳統風水民俗的衝突
    • 頁: 43-68
    • 摘要: 1860年代以後,伴隨著淡水的開港通商,逐漸改變了臺北的政治地位與社經結構,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文化刺激。在西力東漸與列強競逐的時代背景裡,外商勢力的進入為傳統社會增添了諸多的變數,西方宗教的傳佈即在此不確定因素瀰漫的社會氣氛中,與某些堅守風水習俗的地方紳民展開數場激烈的角逐。原本屬於民間私領域範疇的風水習俗,因而躍登上十九世紀後期的國際舞臺,成為中外各國交涉民教關係及其權益問題之際所關注的公共議題。本文主要從社會文化史的角度,透過相關的歷史文獻來檢視清季臺北地區風水反教事件中地方紳民的態度、清治官員的立場以及西方人士的反應,以理解在異文化接觸的歷史際遇中,西方宗教與風水民俗之間的糾結所在,如何成為有心人士隨機操作的對象。
    • 關鍵字: 西教傳佈、風水、馬偕、教案、基督教、社會民俗
  • 研究專文
    • 卓克華 清代宜蘭周振東家族與古宅的歷史研究
    • 頁: 69-140
    • 摘要: 
    • 關鍵字: 家族探索
  • 研究專文
    • 張毓如 一卷風行四十年:論臺鐵的綜合性雜誌《暢流》半月刊
    • 頁: 141-192
    • 摘要: 《暢流》半月刊創刊於民國39年2月16日,民國80年7月1日停刊,共發行993期。內容包括詩詞、遊記、書畫金石、人物軼聞、歷史掌故、文化探源、海外新知、文學創作等,以供鐵路乘客在旅途中閱讀。本文交代《暢流》歷次的組織重整,指出該刊各階段的營售策略,勾勒以編輯台為中心的文友交流,詳述其宗旨與風格,並尋索近代鐵路報刊的生成脈絡,最後說明停刊的社會背景。《暢流》展現與政治教條有所疏離的特色,其中蘊含具有文人風的美學品味、對現代性的追求等,皆是理解戰後文學發展的關鍵。一份隸屬於公營交通事業的綜合性刊物能夠獲致如此卓著的成績,與時俱進地陪伴台灣社會走過四十載歲月,無論在文化史或文學史上,當有其備極可貴的意義,值得後人景仰與珍惜。
    • 關鍵字: 文風暢流
  • 其他
    • 林明仁 久違的一首臺北市民歌
    • 頁: 193-203
    • 摘要: 
    • 關鍵字: 市歌組曲
  • 其他
    • 許雙亮 臺北市歌甄選始末
    • 頁: 205-208
    • 摘要: 
    • 關鍵字: 市歌組曲
  • 其他
    • 許雙亮 臺北市歌甄選創作理念
    •  頁: 209-211
    • 摘要: 
    • 關鍵字: 市歌組曲
  • 其他
    • 莊文貞 為老城賦新歌
    • 頁: 213-216
    • 摘要: 
    • 關鍵字: 市歌組曲
  • 其他
    • 許秀玲 跳Tone的臺北
    • 頁: 217-221
    • 摘要: 
    • 關鍵字: 市歌組曲
  • 其他
    • 莊永明 市民歌迴響
    • 頁: 223-227
    • 摘要: 
    • 關鍵字: 市歌組曲
  • 研究專文
    • 高致華 安坑公學校校長報告書
    • 頁: 229-237
    • 摘要: 
    • 關鍵字: 史料選譯
  • 其他
    • 文獻會 民俗活動報導
    • 頁: 239-259
    • 摘要: 
    • 關鍵字: 民俗采風
  • 大事記
    • 文獻會 99.01-99.03大事記
    • 頁: 261-291
    • 摘要: 
    • 關鍵字: 大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