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直字第162期民國96(2007)年12月 - 封面
- 楊仁江/圖文 北門—相機街耀眼的端景(封面說明)
- 頁: 卷首
- 摘要: 臺北府城北門又稱承恩門,是早期城內通往大稻埕的主要孔道,也是府城五門之一。城門總高兩層,城座用北勢湖產的石條以一層丁一層順的方式砌造,中央開圓拱形門洞,外拱小,內拱大,兩拱中間呈方形,以方便城門扇開啟。門板用鉚釘鐵皮保護,厚重而堅實。拱門上方有「承恩門」橫額及「光緒壬午年」「良月吉日建」的落款。 城樓為封閉的厚實牆體,前後有兩方一圓的窗洞,以利兵丁監視防禦。初建時的北門外,設有外郭,俗稱甕城,上嵌「巖疆鎖鑰」橫額。日據時期拆除外郭,橫額被當做總督官邸涼亭下的礎石,後來移至二二八紀念公園的碑林中展示;北門重修時,才移回現址,供人參觀。 臺北府城係肇因於牡丹社事件,而由沈葆楨在清光緒元(1875)年6月18日,奏請設置;由知府陳星聚召集淡水、宜蘭與新竹三縣的紳商勸捐,於光緒8(1882)年1月建造,光緒10(1884)年11月完工。城工的規模,原定為周徑1800餘丈,劉璈任臺灣道以後,改為周徑1506丈,計:東、西壁各長412丈,南壁342丈,北壁340丈。原設有5個城門:東門(照正門或景福門)、西門(寶成門)、南門(麗正門)、小南門(重熙門)、北門(承恩門)。 日據時期市區改正,將西門及城垣拆除,城垣位置改為三線道,相當於今天的愛國西路、中山南路、忠孝西路、中華路。民國54(1965)年,東、南、小南門的城樓改為北式宮殿建築,只有北門,因高架路橋是否通過遲未解決,所以沒有改建,如今成為碩果僅存具有清代風貌的古城門。 現存的北門位於中華路、忠孝西路與博愛路、延平南路的交叉口,是鐵路地下化以後,忠孝西路與中華路上重要的景點,也是以販售照相器材為主的相機街最耀眼的端景。
- 關鍵字: 封面
- 其他
- 朱浤源 《卷首》構想書
- 頁: 1-34
- 摘要:
- 關鍵字: 續修臺北市志、構想書、卷首
- 其他
- 邱榮裕、朱浤源 卷一《大事記》構想書
- 頁: 35-42
- 摘要:
- 關鍵字: 續修臺北市志、構想書、大事記
- 其他
- 朱子豪等 卷二《土地志》構想書
- 頁: 43-70
- 摘要:
- 關鍵字: 續修臺北市志、構想書、土地志
- 其他
- 蔡明哲等 卷三《社會志》構想書
- 頁: 71-111
- 摘要:
- 關鍵字: 續修臺北市志、構想書、社會志
- 其他
- 陳志華等 卷四《政事志》構想書
- 頁: 113-169
- 摘要:
- 關鍵字: 續修臺北市志、構想書、政事志
- 其他
- 蔡建雄等 卷五《經濟志》構想書
- 頁: 171-215
- 摘要:
- 關鍵字: 續修臺北市志、構想書、經濟志
- 其他
- 陳武正等 卷六《交通志》構想書
- 頁: 217-242
- 摘要:
- 關鍵字: 續修臺北市志、構想書、交通志
- 其他
- 陳伯璋等 卷七《文教志》構想書
- 頁: 243-272
- 摘要:
- 關鍵字: 續修臺北市志、構想書、文教志
- 其他
- 李東華等 卷八《學藝志》構想書
- 頁: 273-299
- 摘要:
- 關鍵字: 續修臺北市志、構想書、學藝志
- 其他
- 胡健國等 卷九《人物志》構想書
- 頁: 301-312
- 摘要:
- 關鍵字: 續修臺北市志、構想書、人物志
- 口述歷史
- 宋健行記錄 「臺北市北門相機街發展史」座談會紀錄
- 頁: 313-330
- 摘要:
- 關鍵字: 座談會
- 大事記
- 陳威遠彙編 臺北市民國96年7月至9月大事記
- 頁: 331-366
- 摘要:
- 關鍵字: 大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