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直字第200期民國106(2017)年06月

臺北直字第200期民國106(2017)年06月  

  • 封面
    • 湯陳盛撰文/劉伯樂繪圖 編織的原住民婦女
    • 頁: 卷首
    • 摘要: 本圖取材自日治時代圖像,婦女坐在家屋旁平坦的土地上,腳踏著織布箱編織,圖片後方的兒童背著弟妹與正在編織的長輩對話。文化傳承就這樣在耳濡目染中,在原鄉土地上代代相傳。
    • 關鍵字: 封面
  • 圖片
    • 文獻會 臺北市文獻會典藏文物
    • 頁: 卷首
    • 摘要: 
    • 關鍵字:
  • 主編的話
    • 詹素娟 主編的話
    • 頁: 1-2
    • 摘要: 
    • 關鍵字:
  • 專欄
    • 莊永明 「上帝在編織」親筆信函
    • 頁: 3-4
    • 摘要:
    • 關鍵字:
  • 口述歷史
    • 文獻館 「臺北都會原住民的創業生活、結社經驗與社區工作」口述歷史座談會紀錄
    • 頁: 5-64
    • 摘要: 
    • 關鍵字: 口述歷史
  • 研究專文
    • 楊士範 戰後大臺北都會區原住民族人口消長、空間分布與族群組合之社會歷史考
    • 頁: 65-120
    • 摘要: 近半個世紀以來,臺灣原住民族人口大量從原鄉往西部都市及其邊陲移動,成為戰後原住民社會發展的一大特色。目前約有一半的原住民人口落籍都市(約25萬人口),尤其落籍於北北基之大臺北都會區(有將近7萬餘人口分布在大臺北的都會區,占30﹪),呈現高比例人口分布。曾有人開玩笑說,現在原住民有「三原」─即除了平原(平地原住民)、山原(山地原住民)之外,還有近半世紀以來誕生的「都原」(都市原住民)。其實,原住民族之所以大量勞動力人口移入大臺北的都會區,跟戰後該區域的產業發展與高度工業化過程息息相關。本文針對該區域戰後原住民移工的遷徙歷史、人口消長、空間分布及其族群組合比例,進行一番社會經濟史考察。首先,本文將一探戰後原住民都市移民的鉅觀社會歷史結構動因;其次,本文擬整理與分析近40年來落籍大臺北地區之都會區原住民人口整體消長趨勢,以及各族群於基隆市、臺北市及新北市的人口消長狀況;再其次,探究原住民北北基都會區落腳地及與該地域產業發展的親近選擇性問題;最後,分析大臺北地區之都會區原住民不同族群空間組合比例及其變遷意涵。
    • 關鍵字: 大臺北都會區、都市原住民、人口消長、空間分布、族群組合
  • 研究專文
    • 詹瑋 基隆河中游平埔族相關問題之探討─以錫口社為中心
    • 頁: 121-149
    • 摘要: 文試圖釐清翁佳音的《大臺北古地圖考釋》與伊能嘉矩在錫口等社社址變遷上看法的差異。文分五章。第一章為前言,敘述問題意識,並列出前人的相關研究與重要參考文獻。第二章是錫口社相關資料的釐清,因為關於社名和社址就引起不少學者的討論,有不同看法,筆者也根據資料提出個人的看法。第三章是討論社域與社番。討論社域其實會牽涉鄰近各社,是以將鄰近各社社域一併敘述。關於各社社域與社番重疊現象,亦嘗試提出一些解釋。第四章為錫口社、庄的變貌,本地從遍地蓁莽到錫口庄街的逐漸形成,另一方面,錫口社自身也面臨一些衝擊,必須去因應。第五章為結論,說明錫口等社的社名、社域與社址的變遷,與錫口社後來的發展。
    • 關鍵字: 松山、錫口社、平埔族
  • 座談會
    • 文獻館 臺北市改制升格直轄市50週年「臺北知府陳星聚與臺北」座談會
    • 頁: 151-191
    • 摘要: 
    • 關鍵字: 座談會
  • 研究專文
    • 卓克華 陳星聚與臺北建城
    • 頁: 193-217
    • 摘要: 
    • 關鍵字:
  • 人文采風
    • 鄭至翔 新北市樹林區舊地名「風櫃店」 名稱由來之探討
    • 頁: 219-228
    • 摘要: 新北市樹林區舊地名「風櫃店」的由來可追溯到1820年的古地圖,而古文書中亦有幾筆記載,惟其地理位置多是在位於圳岸腳,也就是今「十三公」一帶,這個由幾戶商家所形成的小聚落因為火災而往南遷移到今樹林區博愛街一帶,而「風櫃店」這地名就不再被使用。但是,從《樹林市志》記載,不僅把博愛街一帶當成風櫃店的所在地,完全沒有採信張福壽在《樹林鄉土誌》記載「風櫃店莊」因火災而遷村到樹林的記載。樹林區博愛街一帶在清治時期一直是彭福庄的一部分,日治時期則已稱呼博愛街一帶為「樹林」。另外,《樹林市志》記載當地打鐵店林立,但是在《臺北州檔案》中,昭和3年至昭和13年間彭福(今稱樹林)僅有一家打鐵店。根據實地調查的結果,在民國86年(1997)樹林僅有的1家打鐵店結束營業,然而在2013年出版《臺灣地名辭書 卷十六 臺北縣 (上冊)》記載「今博愛街尚存不少的打鐵店」,顯然是欠缺田野調查而造成登載不實的情況。然而,「風櫃店」究竟是指打鐵店還是雜貨店?由樹林當地出版的《認識樹林鎮》及《薪傳風櫃店》同樣記載耆老的說法,「風櫃」是一家雜貨店老闆的名字,這說法在筆者訪談多位耆老時,也有人提出這樣的說法,相較於打鐵店的說法則更有可能。
    • 關鍵字: 風櫃店、舊地名、十三公、張福壽、樹林、彭福、打鐵店
  • 大事記
    • 文獻館 臺北市大事記民國105年10月至12月
    • 頁: 229-269
    • 摘要:
    •  關鍵字: 大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