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直字第158期民國95(2006)年12月

臺北直字第158期民國95(2006)年12月

  • 封面
    • 黃崑謀繪圖,俞怡萍撰文 第一外科診所(封面說明)
    • 頁: 卷首
    • 摘要: 創建年代:1930年代 座落:中正區開封街1段32號 開封街這條以歷史名城命名的街道,曾是清末臺北府衙前的府直街,乃臺北城內早期開發的市街,日治時期經市區計畫後逐漸成為許多商會設置的街區。1930年代在臺灣西醫發展漸趨成熟的階段,一棟具簡潔現代性風格的私人診所,現身於此。 創立之初,原為日人開設的管野外科醫院,戰後1947年經易手由方錫玉醫師購置開業,設立第一外科,因而奠定此建築重要的歷史地位。方醫師任職於臺大醫院時,曾進行全臺首例骨髓移植手術,他是一位外科技術與學術涵養兼備的醫生,在臺灣外科醫學史上具有代表性地位。這棟建築擔任了70年左右的外科醫院角色,內部留存許多早期醫療器材,如今已捐贈由臺大醫院收存! 在這寸土寸金的商業區,第一外科診所最後以立面保存與新大樓結合的模式呈現,其3層樓外觀由右上方圓窗至左下方水平分格的非對稱設計,打破現代建築的單調。原有室內前為候診室、診療室、配藥間及病房一應俱全的診所、後為和式空間風格的住家,堪稱當時街屋式診所建築的典型案例,可惜未能完整保留下來。
    • 關鍵字: 封面
  • 研究專文
    • 詹素娟 「熟番」身世~臺灣歷史上的原住民
    • 頁: 1-32
    • 摘要: 在清代的臺灣,作為人群分類之一的「熟番」,不但在種族、語言及社會文化上異於來自中國閩粵兩省的漢民後裔,清廷的治理政策也界定他們是一支特殊群體,而在基層行政、聚落名稱與空間分佈、稅賦徵取─尤其是以土地關係為核心的相關制度與規範上,具有法律或舊慣的效度與意義。儘管清領期間熟番社會已經發生劇烈變化,但直到清代結束,「熟番」仍是指稱特定人群的身份名詞。日本人進入臺灣,基於對歷史的瞭解及舊慣的因應,繼承了清代的人群分類─漢民、熟番與生番,並在經歷短暫的摸索期後,很快就確定了對熟番的基本策略。這個過程,既有攸關全體住民而立即性的決定,也有經探討或研究而來的調整,並在明治28年到38年的10年間(1895-1905)完成。此後的熟番社會,就在這最初10年設定的架構中持續發展。
    • 關鍵字: 特載、熟番、平埔族、原住民、清代、日治時代
  • 研究專文
    • 闞正宗 真言宗弘法寺與臺北天后宮~《閱讀臺北天后宮》內容的商榷
    • 頁: 33-54
    • 摘要: 本文旨在探討臺北天后宮(原名新興宮)的創建歷史、自日據時代以降,她在艋舺地區地位的演變,以及在被日人拆除後,如何利用原日本真言宗弘法寺復宮的過程。 去(2005)年臺北天后宮熱鬧慶祝其建廟260年,並出版由臺北大學碩士生王美文所撰的《閱讀台北天后》一書,中、英、日文對照,對於以日本人為主的觀光客而言,確是十分有用導覽。惟該書在探討臺北天后的創建及演變歷中,有許多值得商榷之處,本文利用相關的佛教史料與總督府的機關報《臺灣日日新報》的報導,希望能還原這段歷史。
    • 關鍵字: 專論、媽祖、天后宮、真言宗、弘法寺、從軍僧
  • 研究專文
    • 陳思琪 臺北地區耆老對1930年代日治初等教育之回憶
    • 頁: 55-94
    • 摘要: 本研究經由史料蒐集與耆老訪談的方式,以窺日治時期臺北地區初等教育發展之情形。研究發現臺北地區耆老對 1930年代初等教育之回憶,顯示教師給耆老的印象乃是有愛心、重責任、很認真、極嚴格,對學生視如己出。此外,學校會定期舉辦運動會、學藝會、遠足、臨海教育等活動,以利學生身心發展。然而,當時升學管道多為日籍畢業生而設,反觀臺籍生之升學率則相當低,升學班因而產生。此外,戰時住臺北市之學生多被疏散到郊區學校以繼續就學。綜言之,耆老對此時期教師之教學,多持肯定的態度,且認為學校生活豐富且井然有序。由此可看出日本殖民政府對初等教育的重視,不僅建立起良好的制度,對臺灣人的「同化」亦有深遠的影響。
    • 關鍵字: 專論、耆老、日治時期、初等教育、臺北地區、1930年代
  • 研究專文
    • 蕭英伸譯 有關臺北廳下各地山藍的調查
    • 頁: 95-128
    • 摘要: 本篇譯自〈臺北廳下各地?山藍?關??調查〉(刊載於《臺灣農事報》第110號,1916年1月)。山藍栽培的起源大致是從1860年代開始,至1910年代中的調查,在石碇、三貂、文山、基隆四堡下,包括十分寮、平溪、大平、頂雙溪、瑞芳各處,多數維持野生的生長方式,其中只有文山堡烏山庄灣潭地方仍有施肥栽種情形。製藍方面,亦僅有文山堡烏山庄仍有較大規模的製造。四堡之下製成的泥藍販售途徑,平溪區產物流到水返腳街,大平區、頂雙溪區則流到頂雙溪或宜蘭廳頭圍方面。但整體而言,由於耕地的地力衰退以及地方經濟上的因素,幾乎全部荒廢,且不可能從事製造法的改良。 在新店、深坑兩支廳下,由於與大稻埕染料商往來密切,少數地區仍有頗具規模的栽種及製造。但染布業者及染料業者漸進口及使用人造藍取代天然泥藍,山藍的栽種及產銷仍持續萎縮。
    • 關鍵字: 文獻翻譯、山藍、泥藍、大菁、人造藍、染料、染色業
  • 其他
    • 葉昌嶽 萬華(艋舺)滄桑史(二)
    • 頁: 129-191
    • 摘要:  
    • 關鍵字: 采風拾遺
  • 研究專文
    • 杜武志 杜聰明博士二、三往事(上)~為杜博士逝世20周年而作
    • 頁: 193-222
    • 摘要: 杜聰明博士在日治時期前後造就了39位醫學博士,繼又創辦了臺灣第一所私立醫學院,可以說畢生獻身於醫學教育。國科會為培養國際級學者,以開臺第一位醫學博士、臺大第一任醫學院院長杜博士為名設置「杜聰明獎」,以表揚在學術領域研究卓越的國外學者,可見杜博士受到的肯定。本文(上)雖言及「地靈人傑」傳說,其實一個人能否成功,完全視身體是否健康,有無堅定的意志、精神而定。就健康管理來說,杜博士堅信老子所云:「我命在我不在天,全在人之調攝」,可見杜博士所設定的目標,絕非口說。
    • 關鍵字: 采風拾遺
  • 大事記
    • 陳威遠彙編 臺北市民國95年7月至9月大事記
    • 頁: 223-271
    • 摘要:  
    • 關鍵字: 大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