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直字第182期民國101(2012)年12月

臺北直字第182期民國101(2012)年12月

  • 封面
    • 吳昭明撰文/劉伯樂繪圖 士林園藝中心「新蘭亭」
    • 頁: 卷首
    • 摘要: 東晉穆帝永和9年(西元353年)陰曆3月3日,王義之和當時名士謝安、孫綽以及他們的子弟等41人在今浙江紹興市西南蘭亭集會,飲酒賦詩,各抒胸懷。事後,這些即興詩作編為《蘭亭集》,王義之「自為之序以申其志」,寫下了傳誦古今的《蘭亭集序》。 這篇序中記敘了蘭亭周圍山水之美,集會的盛況和樂趣。對映著士林園藝中心的「新蘭亭」,還頗有幾分神似。 「新蘭亭」建於1950年,是一座典雅的傳統四角亭,由標準草書大家于右任題字,氣宇軒昂。落成之初還辦了一場全國詩人修褉盛會。亭旁即立碑「新蘭亭記」敘明這一事蹟。
    • 關鍵字: 封面
  • 口述歷史
    • 文獻會 《臺北文獻》季刊60週年紀念~口述歷史座談會
    • 頁: 1-43
    • 摘要:  
    • 關鍵字: 口述歷史
  • 研究專文
    • 尹章義 積久功深自有得~60年來的《臺北文獻》沿革、解析與評價
    • 頁: 45-82
    • 摘要: 《臺北文獻》創刊於民國41年2月,初名《臺北文物》。51年6月改名《臺北文獻》,試辦純粹學術刊物6期;53年復刊為文獻刊物、兼顧史料之蒐集、整理刊布和研究成果,作修志準備。  含以前版本《臺北文獻》迄今共發行232期、198冊。其中以文獻會辦理分區、產業、政事、族群、藝文各類別,集耆老宿彥、專家學者於一堂、集思廣益座談之紀錄、彙整相關資料文章之《專輯》最為重要,共有99個之多;其次為每期刊載之前一季之大事記與圖像資料,保存史料。 民國64年以後,臺灣史研究之風氣漸開,青年學者石萬壽、黃秀政、林滿紅、陳秋坤、卓克華、陳信雄、許雪姬、尹章義、史威廉、王世慶、戴寶村、鄭志明、蔡相煇、吳學明、鐘美芳、徐福全、江燦騰、連照美、楊仁江、高志彬、陳進傳、翁佳音、葉龍彥、湯熙勇、林偉盛、許賢瑤、林文龍、林玉茹、李世偉、宋光宇、黃美娥、陳佳宏、松浦章、何培夫、詹素娟、廖忠俊、洪健榮等人,相繼成為該刊之撰稿人,使得該刊之文人趣味漸減,而學術研究氣質增強,成為臺北學研究的基地。 《臺北文獻》積60年之成果,成為臺北市修志和發展臺北學的寶庫。近年積極數位化,若能掌握通訊網路化的趨勢,發行網路版,則地區知識(local knowledge)即多數蛻變成感染力極強的全球性普遍知識(Pandemic knowledge)。
    • 關鍵字: 專文、臺北文物、臺北文獻、臺北學、臺北市志、積久功深自有得
  • 研究專文
    • 莊永明 《臺北文物》、王詩琅、我
    • 頁: 83-91
    • 摘要:  
    • 關鍵字: 專文
  • 研究專文
    • 尹章義、卓克華、高傳棋 文緣一「獻」牽
    • 頁: 93-109
    • 摘要:  
    • 關鍵字: 專文
  • 其他
    • 文獻會 「臺北學」研究題庫~《臺北文獻》季刊目錄
    • 頁: 111-152
    • 摘要:  
    • 關鍵字: 專文
  • 其他
    • 文獻會 「臺北學」研究題庫~《臺北文獻》「大事記」
    • 頁: 153-226
    • 摘要:  
    • 關鍵字: 專文
  • 研究專文
    • 陳秀良 書情畫意外一章:光緒書畫家許筠及其來臺行止試探
    • 頁: 227-269
    • 摘要: 許筠號綸亭,福建泉州人,是咸豐、同治、光緒年間流寓臺灣的書畫家,足跡遍三臺,繼呂世宜、葉化成、謝琯樵之後,任林本源西席,而其人事蹟諱莫如深,其書則隸、楷、行、草皆具,雖傳世作品無多,然平原之廟堂氣,躍然紙上,足以當得書家之名;其畫作清新脫俗,略無習氣,且山水、人物、花鳥皆能,畫種多樣,衡諸當代,可與之並肩者無幾,足可入「名家」之流。其書畫作品自日治時期即為收藏家所寶,且刊入展覽、典藏等圖錄,光復以來,各項臺灣先賢書畫展亦多有許氏作品與展,其於臺灣書畫史之地位可見一斑,可怪者,其人似上古隱者,不知所自來,不知何所歸,其生平如真似幻,若雲霧之飄緲,此誠臺灣書畫史之失,亦書畫喜好者所深覺遺憾者。本文試就其所處之時代,蒐羅與之相關之人、事、物,以勾勒其人之面目,並追索其來臺行止,以確立其與臺灣美術之關係,求能知其人而賞其藝。
    • 關鍵字: 專文、許筠、板橋林家、呂世宜、謝琯樵、文獻書畫
  • 大事記
    • 文獻會 101.7-101.9大事記
    • 頁: 271-299
    • 摘要:  
    • 關鍵字: 大事記